皖煤地質簡報2019年第3期(總第22期)
本期目錄:
★領導講話:周喜安副省長在全局干部大會上的講話
★重要資訊:我國地災防治標準體系初步形成
領導講話
周喜安副省長在全局干部大會上的講話
(根據錄音整理,2019年3月11日下午)
同志們,剛才何軍常務副部長宣讀了省委關于省煤田地質局主要負責同志的人員決定。這是省委從省煤田地質局長遠發展和領導班子建設的實際作出的。學文同志擔任省煤田地質局局長期間,與我們班子的各成員一道,帶領煤田地質系統干部職工,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深化改革、優化能源資源保障、服務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對學文同志的工作,剛才何軍同志在講話中也提到,省委省政府是充分肯定的。
立清同志的情況,何軍同志作了全面的介紹。我們相信立清同志在新的崗位上,一定會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在我們煤田地質局干部職工的積極支持下,與班子成員齊心協力,緊密團結全局廣大干部職工,抓好班子,帶好隊伍,實現新的跨越發展。省煤田地質系統肩負著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能源資源保障和地質基礎服務的重要職責。要服務大局,聚焦主業,做好保障。這里,我提三點要求:
第一,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這次省煤田地質局主要負責同志調整,是我們局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們省局領導班子成員和全局干部職工自覺地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決定精神上來,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立清同志為班長的局黨委班子領導下,倍加顧全大局,倍加珍惜團結,恪盡職守,領導廣大干部職工集中精力做好本職工作,努力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以實際行動擁護省委決定,讓省委省政府放心。
第二,要聚焦主責主業,提高服務發展能力。一是突出地質找礦核心職能,深入落實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計劃,優化找礦工作布局,增強資源保障和地質技術服務能力。在加強礦產資源調查和勘查的同時,加快推進煤系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為優化全省能源結構提供穩定保障。二是逐步適應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對地質工作的新要求,既要當好金山銀山的勘探者,又要當好綠水青山的守護者,認真履行全省地質災害應急體系建設的有關責任,圍繞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水土污染防治等提供地質環境保護技術支撐,積極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是加強基礎地質調查,扎實開展地質大數據建設,深入開展非常規能源、戰略性新型礦產和深部勘探等理論研究,積極參與山水林田湖草等多門類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生態功能的綜合調查,著力加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科技攻關,為全省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地質依據和基礎支持。四是深化管理制度創新,穩步推進事企分離,強化事業單位公益屬性,鼓勵地勘單位差異化發展,構建符合自身優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適應發展趨勢的產業體系,努力增強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
第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三嚴三實”,扎實開展“嚴規矩、強監督、轉作風”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專項行動,不斷增強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努力鍛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紀律嚴格的煤田地勘隊伍,為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重要資訊
我國地災防治標準體系初步形成
來源:2019年2月15日中國礦業報
本報訊 據自然資源部官網消息,中國地災防治工程行業協會1000余個會員單位近日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地質災害分類分級標準(試行)》等53項團體標準規范。至此,我國地災防治工程行業已發布和審批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88項,標志著我國地災防治標準體系初步形成。
標準是指導和規范行為的參照,對引領行業科學發展意義重大。從2012年開始,中國地災防治工程行業協會組織制訂了地災防治調查評價、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監測預警、應急、預算、信息系統、綜合管理等10大類標準規范的編制框架,編制完成并發布試行后,經過進一步修改完善再上升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按照地災類型,由重慶、四川、湖北、廣東、陜西、上海6?。ㄊ校┳匀毁Y源部門和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等為編制牽頭單位。
在88項標準規范中,《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規范》已發布為國家標準;《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規范》《地質災害災情統計標準》《地質災害排查規范》《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調查規范(比例尺1∶5萬)》《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集鎮滑坡崩塌泥石流勘查規范》已發布為行業標準;《地質災害分類分級標準(試行)》等53項已發布為團體標準;《滑坡防治設計規范》已列入國家標準發布規劃;《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等27項團體標準已審批通過,將在2019年第一季度發布。
加強自然災害防治關系國計民生,黨和國家對此高度重視,提出建立高效科學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提高全社會自然災害防治能力。我國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地災防治工作仍處于初級階段,大力加強專業化建設,有助于提升地災防治能力和效果。2017年,原國土資源部印發《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建成系統完善的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應急防治四大體系,全面提升基層地災防御能力。2018年,自然資源部黨組書記、部長陸昊在調研中指出,地災防治在整個地質事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項高難度、高科技的地質工作,要按照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治職責做好支撐。據中國地質調查局通報,我國地質災害防治的四大工作體系框架初步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在國內外已形成一定影響力?!酰ɡ鹾阍矗?/p>